〖A〗、月1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江苏省发现一例人感染H10N3禽流感病例。专家评估认为,此次疫情为一次偶发的禽到人的跨种属传播,发生大规模传播流行风险极低。国家卫健委网站新闻稿称,目前该患者病情稳定,基本达到出院标准。5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对江苏省送来的患者标本开展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为H10N3病毒阳性。
〖B〗、大多数禽流感病毒都会引发轻度呼吸道症状或结膜炎,但也有致死亚型,如H7N9和H5N1,其致死率极高。禽流感病毒能变异并跨物种感染人,已发现一个亚种H5N6可以在特定环境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禽流感病毒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不同类种生物的病毒受体不同,病毒间跨类种传播并不常见。
〖C〗、人感染禽流感患者通常存在潜伏期,感染的亚型不同,潜伏期长短不同。通常起病较急,症状较轻者仅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H5NH5N6和H7N9亚型易引起重症,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可因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D〗、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1日通报,江苏省发现一例人感染H10N3禽流感病例。患者为男性,41岁,现居江苏镇江。4月23日出现发热等症状,4月28日因病情加重收入当地医疗机构救治。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基本达到出院标准。江苏省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在当地开展应急监测,均未发现异常情况。
〖E〗、国家卫健委6月1日通报,江苏省发现一例人感染H10N3禽流感病例。患者目前病情稳定,基本达到出院标准,所有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和应急监测均未发现异常。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评估认为,H10N3病毒未具备有效的感染人能力,全球既往未见H10N3人间病例报道,禽间H10N3病毒对禽呈低致病性。
在美国,你可以找到NHANES(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Framingham心脏研究、NHS I和NHS II(护士健康研究一和二)等数据库。这些资源提供了丰富的流行病学数据。如果你想查找更多数据库,可以访问PubMed的dbGap网站,那里有很多可以使用的数据。
最后,文献查找是获取疾病流行病学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设置“疾病+发病率/流行病学”作为关键词搜索,能迅速定位到相关的研究与报告。
查找疾病的流行病学信息,关键在于全面与精准。首先,诊疗指南如CSCO和NCCN,是针对肿瘤治疗的权威参考,国内外的诊疗指南也提供了详实的疾病管理信息。其次,Up to date是全球疾病发病率的综合数据库,尤其侧重于欧美国家的数据,亚洲地区数据相对较少。
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方法是现况研究,通过调查描述疾病的分布和各种可疑致病因素的关系,提出病因假说。这种研究方式有助于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分析性研究则是对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设进行分析检验。它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要查找疾病统计数据,可访问流行疾病统计数据发布的国家机构、权威杂志、研究机构的网站。这些网站通常提供监测报告、健康统计数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和其他相关信息。访问时,可能需要查找特定的数据集或报告。要高效查询各国疾病统计数据,推荐使用药融云-流行病学数据库。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通常会遵循一套特定的步骤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首先,研究者需要建立一个关于病因的假设,这个假设通常是基于已有知识或初步观察提出的。接着,通过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来检验这个假设,看是否能够找到支持假设的证据。最后,通过实验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假设,确保结论的可靠性。
〖A〗、自新冠爆发以来,关于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比如为什么有的人感染后症状更轻,而有的人可能会发展为致命的疾病?8月4日,《Science》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表明,人们从前得过的小感冒,可能在无形中为免疫系统提供了加持,从而更好地识别新冠病毒。
〖B〗、近日的《science》上,特约撰稿人Meredith Wadman、Jennifer Couzin-Frankel等人针对「新冠影响的人体器官」,撰写了分析文章。「这种病毒几乎可以侵袭人体的任何部位,包括肺、心血管、肾脏、肠和大脑,并造成毁灭性后果,它的凶猛令人害怕。」负责收集COVID-19临床数据的耶鲁大学的心脏病专家Harlan Krumholz说。
〖C〗、可以看出,新冠病毒感染的过程就是和免疫系统较量胜出的过程。这场持久的较量,新冠病毒过五关斩六将,成功入侵人体细胞。人体免疫系统损伤极大,不得不靠外来药物及辅助手段抗击新冠病毒。外来药物哪管什么是病毒还是正常细胞,统统击杀,就像人患癌症到了化疗阶段死得更快的道理一样。
〖A〗、在2025年,确实有可能再次出现人们感染新冠病毒(即“阳”了)的情况。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病毒的变异可能导致新的毒株出现,这些新毒株可能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更高的致病性或逃逸现有免疫屏障的能力。
〖B〗、是的,日本爆发了病毒,主要是流感病毒。截至2025年2月初,日本的流感形势相当严峻,流感病例已超过950万人。此次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HIN甲型H3N2和B型流感病毒。受流感患者激增影响,日本国内多地一度出现止咳、化痰等流感药物紧缺断货的情况,不少医院也由于患者蜂拥而至导致医疗资源短时急缺。
〖C〗、最近,一篇由哈佛大学发表的论文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提出疫苗可能不如预期有效,全球疫情可能将持续到2025年。这篇论文最初在四月份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但近期再次受到瞩目,因为其观点正逐渐得到验证。
《自然》(Nature) 《自然》杂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有名望、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及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
《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定位为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涵盖了所有学科,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nature》和《science》的子刊偏向某一专业的专门针对某一类别的研究。主刊与其子刊的档次差距在于影响力或者影响因子:根据期刊引证报告,《科学》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3477。
science是一种国际顶级刊物,即科学杂志,基本都是顶点专家才能在上面发表论文,其它普通牛人都很难问鼎。
〖A〗、上海交通大学与《科学》杂志合作发布了一份备受关注的全球前沿科学问题清单,共涵盖了125个问题,其中包括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如宇宙构成、抗衰老研究,以及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存储和在其他星球居住的可能性。
〖B〗、年,在Science创刊125年之际,为了纪念且与大家同庆成立125周年,Science公布了全世界最具挑战性、最前沿的125个问题。或许这125个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距离有些远,但在大数据的时代,知道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方向,对我们的成长存在着一定的用处。
〖C〗、此外,还有《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的个人版,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且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Nature》自1869年创刊以来,一直是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最前沿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以上推荐的科普类英文杂志涵盖了广泛的科学领域和兴趣爱好,适合不同阅读水平和需求的读者。
〖D〗、世界顶级学术杂志《Science》专注于报道全球范围内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涵盖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等众多领域。其中,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在《Science》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例如,一篇关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被刊登在2021年的《Science》杂志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