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调查。调查包括芸香科枸橘属、九里香属、金橘属、柑橘属等植物的种子、苗木、接穗、砧木,分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
在疫情普查的基础上,采取群众自挖与组织专业队砍伐相结合的方法,彻底挖除病树。对失管橘园的病树,各乡镇(街道)投入经费组织专业队进行砍伐和清理。
按照监测要求,采用定新梢、定期调查及黄板诱集的方法,掌握木虱发生动态及种群数量。当出现成虫和若虫高峰期,做好面上普查。柑橘黄龙病普查 掌握症状最明显的时期,对示范区进行全面逐株普查。
第三,加强栽培管理,使枝梢抽发整齐,防治柑橘木虱。在每次嫩梢抽发期,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400倍液、200倍液鱼藤菌素、松脂合剂15~20倍液,进行防治。第四,发现病树,应及时向检疫部门报告,并及时挖除病树。
柑橘黄龙病疫情在自然状态下的疫情扩散情况 ②治虫防病、不挖病树的管理条件下疫情扩散模型。
当前黄龙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初次传播主要可通过带毒种苗、带毒接穗或病树或携毒柑橘木虱的传入而形成毒源;再次传播主要在柑橘树抽梢初期通过柑橘木虱“吸毒、获毒、带毒、传毒”进行大面积侵染扩散流行。
柑橘黄龙病主要通过柑橘木虱传播,还可以通过嫁接和菟丝子传播。要控制黄龙病的爆发,关键在于减少果园中柑橘木虱的数量。带病苗木或接穗是远距离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往往导致无病区域变成病区。发病条件包括:果园或附近存在病源,即黄龙病病树。果园或附近有传毒媒介,即柑橘木虱。
柑橘黄龙病的介体主要通过它们本身的自然扩散。来自害虫发生地的柑橘繁殖材料可携带这些害虫的卵或若虫作远距离传播。5龄和6龄若虫以及它们羽化后的成虫能传播柑橘黄龙病。这可能是亚洲型黄龙病菌传到沙特阿拉伯的途径。芳香科植物九里香常被作为观赏性的行道树和围篱,而它就是橘木虱的最好寄主。
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柑橘黄龙病菌的存在,为病害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五章 柑橘黄龙病的防治 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加强检疫、种植抗病品种、化学防治、物理隔离、加强监测等,通过综合施策,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保护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A〗、果园病情面积栏按病株率划分:10%以下为轻发生,10%~20%为中发生,20%以上为重发生。木虱发生面积栏按虫株率划分:5%以下为轻发生,5%~10%为中发生,10%以上为重发生。病(虫)株率(%)=病(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苗木损失=病苗数×橘苗市场销售价。
〖B〗、疫点指柑橘黄龙病一个或若干个病点发生在一个地理条件相对封闭、独立的区域(面积按发病苗圃、果园计算)。疫情铲除点即经实施几年防控后再不受柑橘黄龙病危害的原疫点(面积按发病苗圃、果园计算)。比上年增减率(±%)=[病株率(病指)-上年病株率(病指)]/上年病株率(病指)×100。
〖C〗、根据2002—2007年柑橘黄龙病监测与疫情普查,2002年柑橘黄龙病首次入侵以来,疫情扩散十分迅速,为害趋势逐年加重,形成点多面广的疫情扩散态势。
〖D〗、尽管黄龙病曾被视为柑橘类作物的致命威胁,但廉江市的展宏红橙合作社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成功地降低了红橙的发病率。合作社副理事长关锡运强调,只要管理得当,黄龙病并非无法战胜。他的经验是,充足的有机肥、及时的病害防治以及科学的种植策略是关键。
〖E〗、年来累计挖除病树数1353723株。从发病乡(镇)、村数和前后二年的病株增幅等方面统计分析,2002—2005年一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2006年开始增幅明显趋缓,病株增幅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由此可见,通过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橘农的共同努力,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F〗、—2006年黄岩区柑橘黄龙病发病株数演变情况 显示,经过综合防控实施,全区黄龙病疫情消长呈现Logistic流行轨迹,2003年、2004年为快速增长期,2005年为稳定期,2006年为下降期。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它通过破坏菌丝体的细胞壁来达到杀菌的效果。多菌灵的优点是价格较低,使用成本较低。但是,它的缺点是易产生抗药性,且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除了上述三种特效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可以辅助治疗柑橘黄龙病。
柑橘黄龙病与黄化病的主要区别如下:可治愈性:黄龙病:无法根治,一旦感染,果树生长会逐渐衰退,直至死亡。黄化病:可以通过合理的施肥、打药和管理来解决,具有可治愈性。病因:黄龙病:由细菌引起,主要通过嫁接苗和木虱传播,具有破坏性。
柑橘黄龙病是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病,就无法治愈,必须及时砍除,并在病穴内撒施熟石灰粉进行消毒。柑橘黄龙病靠木虱传播病毒,在柑橘生长过程中,及时用噻虫嗪,或啶虫脒,或吡蚜酮,或烯啶虫胺,或吡虫啉,或藜芦碱,或苯氧威,或噻嗪酮,丁硫克百威等加联苯菊酯进行防治木虱,就能减轻发病。
由于柑橘黄龙病是检疫性病害,病害发生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在防控措施上最重要的是把检疫措施放在第一位。根据有关检疫法规要求,应严禁病害发生区的种苗调出,严防病苗病穗传入无病区;在新发展的无病区橘园,更应对调入新区的柑橘苗木、接穗实施严格的检疫。
〖A〗、黄岩区自2002年确认发生柑橘黄龙病疫情以来,疫情迅速发展,全区发生病树数由2002年8510株,2003年113115株,2005年356384株,2007年258613株,6年来累计挖除病树数1353723株。从发病乡(镇)、村数和前后二年的病株增幅等方面统计分析,2002—2005年一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B〗、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是防止黄龙病的重要措施。这要求我们对优良单株进行脱毒处理,包括茎尖嫁接脱毒或热力脱毒,并通过鉴定确认其无菌。同时,在隔离地方或网室内建立无病母本园和无病苗圃,进一步确保苗木的健康。一旦发现病株或疑似病株,立即进行彻底挖除,并用无病苗木进行补植,以防止病害扩散。
〖C〗、严格检疫制度,确保病苗、病穗不流入无病区和新种植区,是柑橘黄龙病防治的第一步。选择无病区或隔离条件好的地方建立苗圃地,或使用塑料网棚封闭式育苗,建立柑橘无病毒繁育体系。体系中,通过指示植物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选出的良种株系,获取茎尖苗木。
〖D〗、蒂腐病是柑果在贮藏期由真菌引起的重要病害。由于不同真菌为害,可分为黑色蒂腐和褐色蒂腐两种。黑色蒂腐病除为害果实外,还为害柑橘枝干,褐色蒂腐病是柑橘树脂病菌侵染成熟果实引进的。我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
〖E〗、提高树体抗性,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的抗性;新梢转绿后对柑橘园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及时挖出黄龙病树;挖病树和治木虱必须同时进行,在进行挖除之前要喷药,防止木虱迁移传染;柑橘种植过程中要注重优化种植结构,杜绝种植柑橘木虱转移寄主的植物,比如说九里香和黄皮等。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